查看原文
其他

《汉语学报》2020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

汉语学报 对外汉语学术 2022-04-24

目录

LET'S GO


现代闽台闽南方言音韵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马重奇

两岸同音删略现象对比研究

董思聪

黄居仁

论《切韵》的审音原则

汪业全

孙月香

汉语语篇中的插叙标记及其演变

董秀芳

论“展开”和“开展”

匡鹏飞

高逢亮

合作还是抵抗:汉语自然会话中的话语交叠

李先银

石梦侃

从篇章角度看复句与句群的差异

李晋霞

现代汉语转折复句新论

尹洪波

甘肃方言的声调类型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李   蓝

从“儿缀”的发展演变看杭州话后缀“儿”的来源

张海媚


摘要

HELLO

01

现代闽台闽南方言音韵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马重奇

(福建师范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文学院)


提  要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闽台闽南方言音韵的一致性与差异性。闽台闽南方言声母系统基本上相同,唯独传统日母[dz]在厦门、泉州和台北、鹿港分化出[l];韵母和声调方面,福建厦漳泉仍存有分歧,混合的速度缓慢,而台湾六个方言点韵母和声调则演变速度较快,正朝着“漳泉滥”的方向发展。文章还探讨了导致闽台闽南方言语音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现代闽台  闽南方言  音韵比较



02

两岸同音删略现象对比研究


董思聪           黄居仁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


提  要  汉语名词性复合结构中的同音删略是否发生,具有一套制约机制。该机制的具体运作方式在不同的共同语变体或方言中可能存在差异。根据语言使用习惯的调查,两岸共同语在同音删略的接受度方面表现大体一致,不过大陆普通话在是否删略方面没有显著倾向,而台湾“国语”在整体趋势上略微倾向于不删略。此外,两岸共同语还体现出了同音删略制约条件在强弱排序上的差异:大陆普通话为“使用频率>韵律>变调”,台湾“国语”为“使用频率>变调>韵律”。这一强弱等级的排序以及跨语言变体的差异,可以在优选论框架中借助标记性制约条件获得解释,同时也符合词汇扩散的语言演变模式。

关键词  同音删略  共同语变体  使用频率  变调  韵律



03

论《切韵》的审音原则式

           

汪业全          孙月香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


提  要  《切韵》采用了“从分”的审音原则。对《切韵•序》关键词“捃选精切”之“切”的释义予以补正,指出《切韵》书题的双层含义。利用南北朝、隋代诗文用韵,验证《切韵》审音“从分”的原则,分析该原则实现的三种途径。根据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的全部韵辨例及“开皇论韵”史实,阐明《切韵》审音原则之源。“从分”的兼容机制具有极大的兼容性,《切韵》系韵书及之后韵书的演进,与这一机制有关。基于“从分”的审音原则,提出了《切韵》语音性质的新观点。

关键词  《切韵》  审音原则  “从分”  颜之推


04

汉语语篇中的插叙标记及其演变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提  要  本文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语篇中的插叙标记及其演变。上古时期,语篇中的插叙标记是“初”,近代汉语中的插叙标记主要是“原来”(最初写作“元来”)。这两个插叙标记原本都是指示过去时间的,而且指示的是起始的时间。“原来”从插叙标记用法中获得了解释功能,并逐渐句法化,变为一个句子层面的副词。本文还讨论了“初”与“昔”的差异,指出词汇语义相近的成分可能发展出不同的篇章功能。

关键词  话语标记  插叙  叙事语篇  句法化  副词



05

论“展开”和“开展”


匡鹏飞      高逢亮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提  要  “展开”和“开展”作为一对同素逆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差异主要在于“展开”的语义关涉对象范围较“开展”大,构成从表征实物的名词扩展到双音节及物动词的连续统,呈现出明显的向典型形式动词虚化的趋势;“开展”则是普通动词,语义关涉对象范围相对较小。当二者带相同的动词做宾语时,“开展”对动作主体及对象有语义限制条件,“开展+V”所表征的活动规模一般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展开+V”所表征的活动规模可大可小,持续时间可长可短。从历时演变来看,“开”和“展”本来都是单独做动词,组合成为“展开”和“开展”之后存在一段混用时期,之后出现分化。

关键词  展开  开展  形式动词  词汇化


06

合作还是抵抗:汉语自然会话中的话语交叠


李先银 石梦侃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提  要  本文以讲述、论辩和日常会话等不同类型的自然会话语料为对象,考察汉语会话中的交叠现象。文章根据产生原因将交叠分为协奏型、共建型、反馈型、介入型、误判型和自选型,并考察它们在不同类型会话中的表现情况。基于语料考察的结果,本文认为话语交叠与延迟回应和沉默一样,是交叠发出者通过调节会话中介入说话的时机来表现对当前言者或会话的合作或抵抗。

关键词  话语交叠  话轮转换  合作  自然会话



07

从篇章角度看复句与句群的差异


李晋霞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  复句与句群就分类体系而言非常相似。文章从宏观语篇出发,探讨复句与句群的语义和语法差异。语义上,句群关系词语可具有“人际元话语”“层次语义”“段落语义”这三种语义类型,复句关系词语一般不具备。语法上,文章以前分句/前句对后分句/后句主语的编码控制为指标,证明了复句的内部形式相对紧密而句群的内部形式相对松散。

关键词  篇章  复句  句群



08

现代汉语转折复句新论


尹洪波

(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所)


提  要  现代汉语里转折标记有两类:“但”类标记与“虽”类标记。“偏句有标记,正句无标记”的配置模式,有悖于标记原则,不是合法的格式。“虽”类标记和“但”类标记句法分布对立互补:前者用于偏句,后者用于正句。“虽”类标记,在偏句与正句的主语不同时,大多居于主语之前;相同时,大多居于主谓之间。“但”类标记,句法分布相对比较简单:不论偏句与正句的主语是否相同,为连词时都在正句主语之前,为副词时则在主语之后。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是转折复句的常规语序;正句在前偏句在后,是欧化语序。转折的语用机制是预期偏离,转折可以区分为直接转折和间接转折。偏句与正句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语义对立是构成转折的语义条件。

关键词  转折复句  标记  语序  语义条件 语用机制



09

甘肃方言的声调类型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李 蓝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


提 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甘肃方言的声调类型及其历史文化背景。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甘肃方言声调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先根据声调数量给甘肃方言的声调分类,然后根据音韵关系把甘肃方言的声调概括为陇东、陇中、河西三种基本类型。第三部分讨论这三种声调类型形成的原因。本文认为,陇东型是受关中方言影响形成的,陇中型和河西型都是甘肃的本地方言类型。第四部分讨论陇中型声调。本文认为这种声调类型不是创新发展,而是保存了早期的声调类型。主要的证据有两个。第一,在秦安一带的山区,在连读中还部分保留着入声韵,这是这种声调存古的直接证据。第二,本文在分析陇中方言清平和浊平的连读情况后指出,从连读调得不到这种方言早期分阴平和阳平的结论。

关键词  声调类型  陇东型  陇中型  河西型 历史文化背景


10

从“儿缀”的发展演变看杭州话后缀“儿”的来源


张海媚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提 要  关于杭州话“儿缀”的来源异见歧出。文章通过考察“儿缀”的发展演变、历时与共时分布,考证出“儿缀”在历史文献中乃通语词,以此判断杭州话的“儿缀”应该是其固有,但其不同于周边地区的带强烈卷舌性质的发音是南宋以后受北方话影响所致,这从 “儿缀”转化到“儿化”恰好发生在宋金时期也可证明。

关键词 杭州话“儿缀”  发展演变  历时与共时分布  来源


来源:汉语学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